索尼 linkbuds 首发体验:环境音全开,对标 airpods 的开放式耳机 | 爱范儿-尊龙凯时官方网站
评测
02-16 10:41
索尼在 2018 年的时候,推出过一款「另类」的全开放式耳机 。
它站在了主动降噪耳机的对立面,舍去降噪(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功能,直接将环境音以最自然的方式,通透地传入耳内。
一晃四年, xperia ear duo 似乎只属于少数人的狂欢,索尼迟迟未推出它的续作产品。正当我以为它已经成为「时代的眼泪」的时候,索尼今天发布了开放式真无线耳机 linkbuds。
多年未见,它不但改了个名字,还变了个样子。
环保先行,无论是包装还是产品本身
致力减少或消除碳足迹,已经成为大公司们共同聚焦的环保目标。
从 wf-1000xm4 开始,索尼就在耳机产品的包装上大幅减少塑料的使用。这次的 linkbuds 也不例外,直接在包装上标明:「包装中不含塑料」。
取而代之的,是索尼的原创混合材料,即由竹子、甘蔗、再生纸等可再生材料制成的类纸包装。
小巧的包装盒内部也得以重新设计,首先引入眼帘的,就是被纸衬保护着的耳机盒本体。
在下方有限的空间内,则规整地收纳了数据线和多达四个尺寸的弧形撑架,最下方还藏有说明书和保修卡。有趣的是,撑架收纳于一个小抽屉内,颇具巧思。
环保不止于包装,linkbuds 的耳机收纳盒和腔体主材质也是「环境友好型」,均为回收于汽车零部件的再生 abs 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磨砂纹理,提升美学质感的同时,也实现了细腻耐磨的触感。
这种材质的外壳表面提供了一定的摩擦力,让耳机盒和小巧的耳机本体都可以被轻松地手持,取戴耳机变得更加方便与稳固。
盒子比小更小,耳机轻了又轻
要满足全天候佩戴的特点,小型化和轻量化是 linkbuds 在设计之初最先考虑到的特性。
还记得 wf-1000xm4 最先令我感到惊艳的,是它的耳机盒体积相比前代缩小了 40%。
而 linkbuds 在这方面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耳机盒体积比 wf-1000xm4 进一步减少了约 26%。变成了如同眼药水般的 mini 大小,拿在手上的感觉比 airpods 2 的耳机盒还要小一点点。
为了实现耳机盒的小型化,索尼研发团队使用了比之前更加平坦的形状设计,将外壳衬底和磁吸模块放置在同一平面,并减少了部分磁吸结构,用卡扣固定的方式来替代,从而减少耳机盒的体积。
可见,linkbuds 耳机盒正面设置了一个开盖按钮,按下之后卡扣会释放,顶盖会自动掀起。盒盖间的缝隙里,隐藏了一枚 led 状态指示灯。
耳机盒的背面放置了单独的配对按钮,还有一个 usb-c 充电接口。当然,它并不支持无线充电。
有了独立的配对按钮,意味着 linkbuds 的配对方式不再是像 wf-1000xm4 那样要先取出耳机佩戴好,而后长按耳机侧控按钮才能进入到配对模式。而是只需像 airpods 那样掀开耳机盒顶盖,长按背后配对按钮数秒钟,等状态灯转向蓝灯闪烁即可。
这点我希望索尼在之后的产品也能普及沿用。
而耳机本体,也是用卡扣的方式固定在耳机盒当中,底部通过金属触点连接。
linkbuds 的耳机机身体积也比 wf-1000xm4 减少了一半(约 51%)。索尼的结构设计师为了达到小型轻量化的目标,直接将耳机外壳和耳机驱动单元保护罩集成在一起,显著地减少环形驱动单元的大小。
除此之外,索尼还直接将闪存集成于 v1 处理器之中,采用了比以往机型更小的天线和麦克风部件,把它们统统集成于一块细小的电路板上,进而收纳于细小的半球状保护罩之内。
得益于微型化,linkbuds 单侧耳机(含弧形支架)的重量也仅为 4.1g,而耳机盒也仅重 34g。
虽则小巧,但 linkbuds 依然可以带来 5.5 小时的单次音乐播放续航时间,加上充电盒内置的 300mah 电池,还能额外给耳机提供 12 小时左右的续航,组合下来,共计可以聆听 17.5 小时左右。
得益于小功耗和小电池,linkbuds 也拥有「快速充电」功能,将耳机放入收纳盒里充电 10 分钟,就可以获得 90 分钟的听歌续航了。要听一整天的话,还是得取戴几回充充电。
酷似「宝路薄荷糖」的环形 buds 设计,要怎么戴?
linkbuds 耳机本体由「环形驱动单元」和「球形集成保护罩」两个圆形部件组成,呈横向「8 字」的排布,前者是发声驱动单元,后者内里集成了电池麦克风电路板等元器件。
内侧除了金属触点之外,还放置了一个距离感应器,为 linkbuds 提供了取下暂停功能。
围绕着球形集成保护罩还有一圈凹槽,用来固定处于耳机末端的弧形撑架。出于人耳形状各异的考量,索尼提供了五个尺寸的弧形撑架,用户可以根据耳机与耳轮脚的间隙长度,自行选择最合适的撑架。
说实话,当我第一眼看到 linkbuds 的时候,即时联想到的是雀巢旗下那个风靡全球的「宝路薄荷糖」(polo),就是那个有个洞的薄荷糖。
但很快我又陷入了沉思,这个环形真无线耳机,要怎么佩戴呢?
显然索尼也考虑到了这一点,特意推出了一个动画视频来教学:环形驱动单元的圆孔对应的是耳孔,顺着,将驱动单元置于耳道与耳屏之间,然后将弧形撑架塞入对耳轮之内,即可完成佩戴。
后来发现,选择了合适的弧形撑架之后,多试几次就能够轻松掌握佩戴和取下的方法。不需要用眼睛分辨,光上手就能精准地把它稳稳地送到耳朵里。
▲ 瞧,上手是不是很容易?
「环形驱动单元」和「球形集成保护罩」两个圆形部件并不是简单地排列连接,而是以类似层叠和套嵌的方式相连,让耳机内侧更加贴合耳朵的同时,也把重心调整向内,提升佩戴稳固性。
linkbuds 的研发团队在访谈中提到,他们一直以来都在研究不同国家地区的人耳形状,并发现很多人不喜欢入耳式和柄式设计的真无线耳机,尤其是对带耳钉和夹耳环的用户不够友好。
所以,索尼 linkbuds 被设计成不怎么挑耳朵的 buds 类型,特别设计的环形驱动单元适用于绝大多数用户的耳形,配合末端的弧形撑架就能实现非常稳定的支撑。
对于我身边好几个因为耳朵比较小等各种原因,所以不喜欢佩戴入耳式耳机的朋友们来说,linkbuds 那近乎零耳压的轻盈佩戴感,反而能让他们感到满意。
▲ 把 buds 戴好之后,要比柄式设计看起来更优雅一些。
为了让 linkbuds 适配耳朵形状且不会挤压耳轮,所以就有了球形保护罩的弧度设计。整体圆润的样式,有效降低了佩戴时的异物感,加上仅有 4.1g 的重量,长时间佩戴也不会感到累赘。甚至很多时候还会让我忘记戴着耳机。
若是佩戴得当,在较大的倾斜角度下,linkbuds 都可以紧贴于耳廓;即使大幅度地左右摇头,耳机也不会有松脱的情况。
轻量化和小型化实现了,那么「全天候佩戴」也变得可行。
全天候佩戴,随时随地奏响生活的 bgm
所谓「内外世界,声声入耳」,指的就是音乐声和环境声都能同时被听到。
对于 linkbuds 来说,环境声不再被视作是聆听音乐时的敌人。索尼费尽心思研发的环形驱动单元,就是将振膜中心变为一个通孔,让环境声音可以直接透过耳机传入耳内。
这样全开放式的 linkbuds,会比半开放式的 airpods,提供更加自然无感的体验。
相比起降噪耳机的「环境音模式」,linkbuds 在不播放音乐的时候,会给到你一种完全没有佩戴耳机的感觉;而在播放音乐的时候,立体声音乐像是穿过环境背景音缓步跟随在身旁。
戴上 linkbuds 走在通勤路上,可以感知到身边的环境音一如既往地存在,当耳机里的音乐响起时,像是给眼前的画面增加了一曲 bgm 那样,立体声音乐随风而来,吹到耳边轻轻低语。
此时的音乐,变成了生活的调味剂,现实世界为主,流媒体世界为辅。
linkbuds 全开放式带来的好处是可以让我更加专注于手上的事务,思绪不会轻易被音乐带跑。在日常通勤时,更容易感知到身边环境的变化,保障通勤安全;骑自行车的时候,也能够通过 linkbuds 听到导航和通知的声音提示。
尤其是在我乘坐地铁和候机的时候,佩戴入耳式降噪耳机很容易会错过广播消息(我曾因此多次在地铁里坐过站),而在使用 linkbuds 的这几周里没出现过这样的困扰,大幅减少了我在机场候机时的焦虑。
开放式耳机可以适用的生活场景还有很多,它也有着入耳式耳机难以比肩的优势。例如我很喜欢戴着 linkbuds 在吃饭时追剧,因为这样我不会像戴着 airpods pro 那样很容易听到自己的咀嚼声;还有走路跑步的时候,佩戴 linkbuds 也不会听到双脚与地面接触时产生的震动。
更重要的是,戴着 linkbuds 的时候与他人交流也不会有任何影响,无论是线上会议/通话的交流,还是线下与旁人的交流都能自如切换,有人在现实中喊我也不会错过。
索尼优化了 linkbuds 的拾音功能来提高通话质量。具体来说,索尼借助 ai 机械学习带来了「精准语音拾取技术」,而后配合耳机内置的麦克风和加速度传感器元器件,优化人声拾取的效率和质量,将佩戴者的人声与其他环境噪音过滤分离。
用 linkbuds 来通话的时候,对方只会在线上听到你的清晰语音,你身边的环境噪音都会被过滤掉。这可能是 linkbuds 唯一和「降噪」有关系的地方。
除了日常的电话通话和在线会议,在微信语音的场景下,linkbuds 依然可以提供非常清晰的录音表现,当我回听自己微信语音的时候,的确有被 linkbuds 的表现惊艳到。
所以说,linkbuds 戴上一整天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小型化之后的 linkbuds 将操作按钮隐藏在机身内,直接敲击球形保护罩就可以控制播放,支持双击和三击的操作。
但考虑到操作的便利性,没有提供大面积点控面板的 linkbuds 还配备了 「广域点击」功能,利用 linkbuds 内置的运动传感器来检测耳朵前方区域因点击而产生的震动,从而作出响应。
也就是说,linkbuds 将操作面板延伸至你的耳周附近,用户无需充分了解耳机的准确位置,随手碰一碰自己的耳朵前的脸颊位置就可以控制耳机播放。虽然受限于传感器检测限制,仅有双击和三击的操作方式,但在 app 里可以分别自定义左右耳的操作功能。
除此之外,索尼在国内还接入了腾讯小微智能助手;点击操作也接入了 spotify 的 onetap 随机播放功能。预计未来还会有其他服务和功能接入。
在智能化方面,索尼为 linkbuds 准备了 headphones connect app(本文展示的是内测版 app),因此 linkbuds 也继承了部分 wf-1000xm4 的智慧功能。例如熟悉的「智能免摘」功能和新的「自适应音量控制」功能。
只不过对我来说, linkbuds 的「智能免摘」功能和 wf-1000xm4 一样存在过于灵敏的问题。虽然 linkbuds 可以很灵敏地检测到我说话的状态来暂停音乐播放,但是有些时候当我吞咽口水或者小干咳一下都会触发暂停,所以我并没有把这个功能保持打开。
另外 linkbuds 还可以在 app 中开启「自适应音量控制(avc)」功能,它可以自动检测环境音量,音乐播放音量可以随着环境音量的递增而递增,随着环境音量的递减而递减。
例如在较为安静的站台上等公交车的时候,linkbuds 会自动调节到较小的音量播放;坐上公交车处于较为嘈杂的环境下,linkbuds 会自动调大音量播放;等到你下车再步入较为安静的环境时,linkbuds 又会再调节到较小的音量继续播放。
avc 自动调节的反馈比较灵敏,这应该是为更专注于音乐而不是环境音的用户开发的功能,稍微弥补了 linkbuds 无任何降噪的设定。
开放式耳机也应享有好音质
索尼把 wf-1000xm4 同款的 v1 处理器也塞入了 linkbuds 里,它集成了高性能数模转化器和放大器,可以实现更高的信噪比和低失真率。同样提供了 dsee 数字声音增强引擎和均衡器功能。
而在 linkbuds 的环形驱动单元内,索尼放入了一个新设计的 12mm 环形驱动装置。
内含索尼专门设计的高灵敏度高柔度振膜,有着更宽的振幅,旨在提供较深的低频弹性;同时还有高性能铷磁铁,用以实现清晰明亮的中高频声音。
在实际听感方面,索尼 linkbuds 主打比较万用的声音。听感会比较清爽,中频的人声很容易就能感觉到有明显的突出处理。对此,索尼研发团队在连线采访时也说道,linkbuds 的调音风格注重了人声表现,目的是还原人声部分的自然和清晰。
linkbuds 的低频表现中规中矩,鼓点有一定的力度,但弹性的还原会相对数码一些。不过低频的渲染不算多,听起来不会有闷感,长时间的聆听也不会带来疲惫感。
试听卫兰的《一格格》时,率先响起的柔和女声非常贴近耳道,悠扬的中高频声线直抵耳膜,两句歌词之后才响起的鼓点节奏有力地带动了整体氛围,填充了耳道剩余的空气,轻扫的鼓嚓依然清晰入耳。可以明显地分辨出人声在前,乐器声靠后的层次感。
可惜的是,在安静环境下深入去聆听时还是会觉得中频有点生硬,毛刺稍稍有些明显,生涩的感觉随之而生,高频的细节也相对粗糙。考虑到连接 android 播放器也都只有 sbc 和 aac 两种编码支持,确实不能在信息量和细节处理上对 linkbuds 有着特别高的期待。
- 低情商:缺少 ldac 导致音频信息量存在不足。
- 高情商:iphone 与 android 设备上的听感保持一致。
但值得夸赞的是,linkbuds 人声和背景分离处理得不错。歌手位置不会太过于靠前,也不会跟背景融合在一起。
虽然是开放式的结构,但是 linkbuds 声音的厚度和层次感都能令我满意,一般听听正常的流行乐曲的话,这样的表现相信也能够满足大众需求。
面向 z 世代年轻人的开放式耳机,会成为主流吗?
在 wf-1000xm4 有足够的产品力去抗衡 airpods pro 等一众入耳式真无线降噪耳机之后,索尼终于腾出手来打造了 linkbuds 来照顾那些不喜欢入耳式耳机的人群,尽管当中有不少人都没有 iphone 手机。
现在,除了半开放式的 airpods,不喜入耳式耳机的 android 用户们也多了一个开放式耳机的优秀选项。
总体而言,从产品外观设计,到开放式的聆听体验,还有惊艳的语音表现,都让 linkbuds 变得非常亮眼。
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到,有别于以往单调地使用枯燥的产品型号来命名,这次索尼在产品型号之外,真正地赋予了产品(系列)一个名字:「linkbuds」。
这比起 wf-l900 这个拗口的型号,linkbuds 显得更易被记忆,也更易被准确地读出来。
索尼研发团队向爱范儿表示,linkbuds 是面向「年轻人新生活方式」的崭新系列。这个「link」就体现出索尼希望通过声音建立新联系的全新聆听价值,让习惯时刻处于 online 的年轻人在各种生活场景中,同时掌握耳朵里的 bgm 和外界的各种联系,这个也是产品开发的初衷。
所以此番索尼尝试以新的系列命名来推出这款新品,目的是让大家清晰地认识到它的与过往产品的与众不同:这是一种新的聆听方式,这也是一个新的品类。
这也就是说,如无意外的话,linkbuds 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产品面世。而且可以肯定的是,linkbuds 身上的新技术新功能,也会赋能之后陆续发布的索尼音频新品。
这次,linkbuds 应该不会只局限于少数人的狂欢了吧?你觉得呢?